??为降低安全风险,京哈高速沈山段创新启用了“无人机叫醒”服务。
??核心提示
??截至2024年底,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达到19.07万公里,但一些主干道服役已超15年,日均车流量远超设计承载极限,拥堵与安全隐患突出。
??通道资源有限,近年来,在新建项目增加路网密度的同时,许多地区都在考虑加强对高速公路的改扩建,提升既有通道的通行能力,匹配地区经济发展需要。相较于新建而言,改扩建面临的挑战更大,要在交通流量本来就大的高速公路上做好车道断面布置、对向分隔、立交衔接等保通、保畅、保安全工作。
??京哈高速的改扩建,也如此。这条路,是连接京津冀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黄金通道,承担着东北地区进出山海关80%以上的货运量。近年来,车流量由设计之初的日均2万辆猛增至12万辆,特别是绥中至盘锦段,多年来超负荷运行,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。2022年8月,经反复论证,掌心棋牌启动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(辽宁人习惯称之为“沈山线”)改扩建项目。
??作为国内首个200公里以上长距离十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,项目全时段采用的“边通车、边施工”模式,备受业界关注——交通量大、重载车辆比例高、改扩建里程长、分流路径少、全时段保通难、车道数量多……这么多的难题,如何解?
??改扩建路段北京方向开通前夕,中国公路学会在掌心棋牌召开“长距离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交流会”,系统总结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创新成果,推广高速公路改扩建的“辽宁方案”,助力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作的深入开展。
??“联指”,协同高效
??会场内外,聊起“边通车、边施工”的不易,许多专业人士都对交投集团高速运营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象深刻:项目启动以来共实施枢纽立交局部、全线封闭63次,利用封闭空窗期快速大规模应急抢修11次、快处快通拥堵事件4927次,实施快速救援17184起。
??项目全线长238公里,不到3年间,在保证常规施工、通行的同时,还承接如此多的“大战”,运营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??攻坚克难的关键点在哪?“提级管理、扁平化指挥,至关重要”,高速运营公司董事长王超认为。
??为保障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完成,项目启动之初,掌心棋牌就成立了沈山线改扩建工程项目交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。小组由省领导牵头,省交通运输厅、公安厅、应急厅、交投集团、沿线三市政府代表参加。2023年4月,各单位工作人员80余人,一起入驻设在锦州郊区的联合指挥中心,实施24小时在岗值班,集中办公。
??监测受项目影响区域的路网运行,组织实施交通秩序管控方案,协调相关应急救援力量,采集、分析运行数据,研究车流量变化,研判交通拥堵趋势,开展特情事件指挥调度及业务督导……联合指挥中心各成员单位“平时”各司其职,“战时”联勤联动。
??2025年春运期间,京哈高速K390处一辆货车突然发生自燃,导致北京方向断流。春运期间,车流量大,根据现场处置预判和车流集结拥堵情况,联合指挥中心立即协调公安交管、应急消防、交通行政和日常养护等成员单位,按照春运保障专项方案要求,果断启用“中分带活动开口+北京侧施工区域拼宽路段”应急保通预案,迅速集结多支队伍开展协同处置。这次事故中,3000余台车辆被疏导,有效规避了长时间、长距离的交通拥堵,以及极易发生的重大次生危害。
??三年来,像这样的“大战、大考”,在这条改扩建路段出现过无数次。因为有协同高效的“联合指挥”,风雨虽一路,一路仍凯歌。
??救援,向险而行
??在日均车流保持不变,通行能力变弱、运营条件变差的情况下,“边通车,边施工”的沈山线上,交通事故量、交通拥堵事件与拥堵时长却均呈明显下降趋势。改扩建期间,未发生一起严重恶性交通事故。这个现象,让业内行家啧啧称奇。
??但这在项目联合指挥中心常务副指挥李晶石看来并不意外,“一方面,改扩建期间车辆行驶速度下降,事故风险必然降低。另一方面,覆盖全线的、高效运转的‘黄金救援体系’起了极大作用。”
??这套救援体系中,25处依托收费站与新建路基布设的救援驻点,将救援半径压缩至9公里;372名专业救援人员携同169台装备全天候值守,保证救援及时;累计投入1.38亿元打造的“快处快通”机制,带动特情响应效率实现质的跃升。
??面对现有施工导致的通行受限难题,高速运营公司创新组建了7支“免锚固护栏闪电抢修队”,破除路障桎梏,使救援力量可直抵核心险区。针对桥梁顶推、深基坑作业等9类高风险场景,制订了“一案一策”专项处置方案。“3分钟接警、5分钟出动、20分钟抵达、15分钟客车救援、40分钟货车脱险”的“3、5、20、15、40”救援目标,是救援队伍的“铁律”。
??运营公司自主培养的救援力量,以“辽高安顺通”国家注册商标为品质背书,践行“阳光救援”承诺,依托“四维淬炼法”,锻造出东北地区首支高速公路改扩建专业化救援铁军。改扩建期间,相关路段日均发生事故14起,平均救援时长39分钟,按照35%比例逐年下降。至交通组织第四阶段,日均较第二阶段分别降低56.8%、72.0%,较第三阶段分别降低48.0%、64.6%。双向发生2公里以上交通拥堵事件日均7起,平均拥堵时长仅2.9小时。
??高效、专业、迅捷的应急救援工作,成为路畅人安的“稳定器”“压舱石”。
??养护,固脉强基
??在保通状态下,进行旧路面养护作业,一直是让业界“头疼”的难题。像沈山线这样在大流量保通的前提下,高强度养护作业更是难上加难。
??难题当前,辽宁高速人没有叫苦,而是用心探索“解题”思路——“应用新材料、实施新工艺、拓宽新思路,打破桎梏,谋求创新,难题不难”,王超介绍说,“我们打造了一整套应急抢修新模式。”
??在管理模式上,加强养护资金、政策和管理协作等方面的保障,将路面坑槽修补和路面规模化维修进行捆绑招标,将“小修快补+专项维修”结合起来;冬春季节车流量小时,进行“反季节坑槽修补”,实现“错峰养护施工”,提高施工效率;压缩施工时间,“天亮即作业”,在中午车流高峰期前完成工作,减少涉路施工导致的车速减缓;加强病害维修工艺控制,舍得用“最好的”养护机械设备和维修材料,提升病害维修质量,降低同一地点再次维修的概率。
??三年来,在养护作业方面运营公司累计投入1.7亿元。其间,全线开展了10次夜间集中养护施工和1次二转三阶段“空窗期”20天的集中养护作业。
??在沈山线改扩建这场硬仗中,养护工作已超越了传统的修修补补,跃升为保障交通大动脉全生命周期健康的“核心免疫系统”,构筑起保通保畅的根基。
??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优化,让全省高速公路网运行监测能力实现跨越式进步。加强宣传引导,给用路人提供更新更快更准确的路域信息。开展智慧高速建设,让沈山线实现物理扩容和智慧扩容的双提升;多项技术成果获全国大奖、多个实践经验获国家级荣誉、多个典型案例被业内广泛学习借鉴……经过3年艰辛实践,随着各项任务的完成,辽宁高速人交付的不仅仅是一条实实在在的通途,也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,更是一套应用在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作中,可借鉴可操作性极强的“辽宁经验”。
??未来,随着道路双向十车道的全线开通、运营,这套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、完善。
版权所有:辽宁省人民政府 | 主办单位: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|
地址:掌心棋牌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| 邮编:110032 |
![]() |
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 |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| 联系邮箱:mhwz@ln.gov.cn |